今天是:

就业政策

所在位置: 首页 >> 就业指导 >> 就业政策 >> 正文

抚顺市关于加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2017年12月11日 16:34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辽政发〔2017〕28 号),结合我市实际,就切实做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结构优化 与就业转型协同。围绕“一极五业”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五大战略”, 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生产制造向生产 服务延伸,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鼓励新型劳动密集产业发展。加快 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广度和深度。鼓励发展家政、养老、 护理等生活性服务业和手工制作等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扩大市场准入范围, 简化工商登记手续,落实降税减负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带动更多就业。

(二)创业补贴政策。持续推进“双创”,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落实创业场地补贴。 对于未进入孵化基地(园区)、租赁场地进行首次自主创业(指首次领取 工商营业执照)的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毕业 3 年内)、退役士兵和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等群体在抚顺自主创业,给予 6000 元/年的补贴。对符合申领条件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 10000 元/年的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 2 年。创业项目推荐补贴。由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中介 机构等创业项目推荐单位或个人向社会公开推荐的项目,被创业者采纳并 在我市付诸实施 6 个月以上的,按照每吸纳 1 名失业人员补助 500 元的标准,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市财政部门给予创业项目推荐单位或个人一次性 创业项目推荐补贴。创业带头人社会保险补贴。按照《辽宁省创业带头人 管理办法》(辽人社〔2017〕79 号)规定执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 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可一次性领取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来抚创业人员同 等享受创业扶持政策待遇。

(三)优化创业载体升级。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众创空间等 建设,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合理规划布局,加快推进社会资本投资,鼓励 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优化配置技术、装备、 资本、市场等创新创业资源。政府部门主办的创业孵化平台,对孵化期满 后确有需要的企业,可根据情况适当再延长不超过 2 年的孵化周期。对达 到规定标准的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根据创业孵化基地场地规模、入驻 企业和带动就业等综合情况,给予一定奖补。

(四)扩大担保贷款适用范围。凡在我市以个体、合伙经营和组织起 来创业(含网络创业),且已办理《就业创业证》的城乡劳动者(不受户 籍限制),以及当年吸纳就业人数达到原有职工总数 15%及以上(含 15%) 的小微企业(国家限制的建筑业、娱乐业以及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 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除外),均可享受我市创业担保贷款 扶持政策。商业银行可自行确定是否将个人信用卡的分期付款记录作为发 放创业担保贷款的依据。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设立高 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股权投资、融资担保服务。设 立的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初创期、中早期、成长性较 好的创业项目,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 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项目实行全额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 3 年。

(二)做好留学回国人员服务。鼓励留学回国人员积极申报“赤子计 划”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吸引更多学有所成的留学回国人员来抚、回抚创新创业,为留学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供需对接服务平 台。鼓励留学人员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方式创办企业。

(三)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在抚各高校要切实落实能 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五大行动,完善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举办各 类专项招聘活动和创业大赛。组建校企联盟,积极开展校企、校产、校地 合作,增强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岗前 培训基地、就业基地和创业基地。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 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等计划项目,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按规定 落实学费补偿、学费资助、助学贷款代偿、优抚安置等政策。

(四)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对新招用毕业年度或毕业 3 年内且登记 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类用人单位(含社会组织),为高校毕业生缴 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参照企业录用就 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标准执行)。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 研究,按规定将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列支,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企 业组织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按现行规定标准给予 企业职业培训补贴。

(五)加大就业见习力度。将就业见习对象调整为离校 2 年内未就业 高校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对见习单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用于支 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 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对见习人员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 50%以上的 单位,按规定提高见习补贴标准。

(六)实施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政策。对离校 3 年内未就业 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给予不超过其实际 缴纳社会保险费 2/3 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 2 年。

(七)加大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将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补助范围调整为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 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特困、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 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为 1000 元/人。继续实施对有就业意愿 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行 100%兜底安置。

三、抓好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一)稳妥安置去产能企业职工。鼓励去产能企业多渠道分流安置职 工,支持企业尽最大努力挖掘内部安置潜力,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降低 稳岗补贴门槛,提高稳岗补贴标准。促进分流职工转岗就业创业,对单位 新增岗位吸纳去产能分流人员的,按规定给予企业吸纳就业扶持政策。对 本轮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依法取得的一次 性补偿收入,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关个人所得税 政策。稳妥做好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过程 中的职工安置工作。

(二)推进就业服务均等化。农村转移劳动者可在城镇常住地进行失 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和普惠性就业政策。大力发展特色县域 经济、魅力小镇、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为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就 业创造空间。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劳务 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的机构,组织农村劳动力到企业就 业并与企业签订 1 年期限以上劳动合同的,按 100-200 元/人标准给予就业 创业服务补贴。

(三)实施农村就业扶贫。开发村级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用于安 置符合条件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成员。农民工返乡依法创办小微企业, 吸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成员并稳定就业 1 年以上的,给予一定奖补。 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可持续发展原则,运用扶贫再贷款优先支持带动 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及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经 济主体。

(四)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强化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对申请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按照其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引导其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对仍难以就业的,全面落实就 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 3 年(以初次核 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时年龄为准),确保政策优先覆 盖新产生的就业困难群体。要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 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至少有 1 人稳定就业。加强社会保障 与就业联动,完善低保渐退制度,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 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

(五)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认真做好符合政府安排条件的退役士 兵安置工作。大力扶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 业,建立需求数据库和实训基地,积极开展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创业孵 化活动,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

四、强化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

(一)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加快市属高校(含高职下同)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学科专业布局调整优化,提高中等 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产教融合发展工程、 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重点实施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技能传承技 术改造研修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省、市相配套的高技能人才培 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站),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 赛、师徒帮教等活动。

(二)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鼓励企业自主评定和动态聘 用工匠技师,在工匠技师中培养选拔省政府命名的辽宁工匠和市政府命名 的抚顺工匠。引导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一线岗位流动,落实国家关于建 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比照认定制度,用人单位聘用的高 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三)完善政府补贴培训制度。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依据省、 市政府发布的补贴培训专业(工种)目录和职业资格正面目录清单,加快 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初高中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 训、企业技师培训等政府补贴项目。在现行职业培训补贴直接补贴个人方 式基础上,将去产能企业失业人员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纳入政府补 贴范围。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 3 年以上、当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 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可申请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所需资金按规定 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四)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认真落实政府购买基层 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需求,各县(区) 根据实际制定高校毕业生储备计划,每年定期开发、设置面向乡镇(街道)、 社区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优先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政府购 买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和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政策。持续推进基层劳 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确保每个街道(乡镇)、社区配备 1 至 2 名公 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专职工作人员,将县级以下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建立定 期培训制度。加强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化建设,打造互联共享的就业失业信 息管理数据平台。

(五)防范失业风险。出现严重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地区,可适当提高 稳岗补贴标准、阶段性延长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同时,通过开展以工代 赈、组织跨地区劳务对接、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开展生活帮扶等措施, 化解失业风险。

五、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一)强化政府责任。各县区要切实履行政府促进就业责任,政府主 要负责同志为本地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 就业的主要指标纳入党政和高校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要按有关规定配 比就业资金,合理安排就业资金支出,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狠抓政策落实。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督查问责和政策落实情况 评估。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对抓落实有力有效的,加大政策和 资金倾斜力度,并对单位或个人适时予以表彰;对大胆探索、担当尽责、 不谋私利,但在依法依规履行职责过程中由于难以预见因素出现失误或错 误的,可容错免责;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

(三)加强统计监测和形势研判。完善统计监测制度,探索建立新就 业形态、劳动者创业等统计监测指标。扩大就业数据信息来源,加强就业 数据与宏观经济数据的比对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就业监测,为加强形势研判,规避潜在风险,落实完善政策,实施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